布谷鐘的基本介紹
布谷鐘(德語:Kuckucksuhr),產自德國黑森林地區(qū),與同一地區(qū)出產的拉克施爾德鐘(德語:Lackschild-Uhr)齊名天下。它的內部有設計精巧的齒輪裝置,每到半點和整點,鐘上方的小木門就會自動打開,并且出現(xiàn)一個會報時的布谷鳥,發(fā)出悅耳的“咕咕”的叫聲。因此,也稱作咕咕鐘。
19世紀后半葉起,布谷鳥鐘成為世界聞名的紀念品和外國人眼中德國的一種標志。
產品特點
實際上布谷鐘是泛指有鳥形,并能到整點鳴叫報時的那種鐘表。傳統(tǒng)的座鐘、掛鐘、落地鐘一般都有整點報響或報時的功能,通常是用幾個小錘敲打鈴鐺或發(fā)音簧來出聲響。但布谷鐘比較特殊,它是在模仿布谷鳥的發(fā)聲(一高一低的二聲叫),發(fā)聲構件中有氣箱和氣囊。此外,它還有個鳥形,在整點鳴叫的同時,鳥形還會有扇翅,翹尾巴,張嘴的動作。還有的是在鐘上有一扇小門被打開,小鳥跳出來,在鳴叫報時完畢后,小鳥退回,門關閉。
這個鐘非常有意思,甚至還充滿了童趣,有回歸自然的感覺。
歷史民俗
1650年《Musurgia Universalis》一書中布谷鳥造型的機械管風琴。布谷鳥鐘的最初來源仍然未知,但是關于它的記載可以追溯到17世紀。
1629年,奧格斯堡貴族菲利普·海恩霍夫(Philipp Hainhofer,1578—1647,商人、銀行家、外交官和藝術品收藏家)在去德累斯頓的路上第一次提到布谷鳥鐘,這個布谷鳥鐘的主人是生活在德累斯頓的薩克森選帝侯奧古斯特(1526年7月31日—1586年2月11日)。
1650年,耶穌會信徒、文藝復興人Athanasius Kircher(1602年5月2日—1680年11月27日)在他的音樂指導作品《Musurgia Universalis》中描繪了一種機械管風琴,這種自動演奏的管風琴可以有不同的造型,其中一種便是布谷鳥造型,這只布谷鳥能夠自己張開鳥嘴,扇動翅膀和尾巴,同時兩個風琴管還能發(fā)出不同音調的布谷鳥叫聲。
1669年,意大利建筑師Domenico Martinelli(1650年11月30日—1719年9月11日)在他介紹鐘表基礎技術的《Horologi Elementari》一書中建議用布谷鳥的叫聲來報時,這是關于布谷鳥鐘機械結構的最早記載。
隨后,布谷鳥鐘開始出現(xiàn)在先前不曾掌握鐘表技術的地區(qū)。數(shù)十年后,生活在德國西南部黑森林中的人們開始制造布谷鳥鐘。
聲明:本站品牌策劃與包裝設計作品部分為原創(chuàng)內容,本文布谷鐘關鍵詞為“布谷鐘包裝設計,”頁面信息僅供參考和借鑒,如有侵權、錯誤信息或任何問題,請及時聯(lián)系我們,我們將立即刪除或更正。
幫助企業(yè)找到亮點,打磨亮點,包裝亮點,讓產品更容易銷售。已經(jīng)服務:金鶴大米,老街口瓜子,摩爾農莊核桃奶,御石榴果汁飲品,黃天鵝可生食雞蛋,陜果妙地鮮高品質蘋果,野森林大地陽光黑木耳,大師小點蛋撻,光明,今麥郎,書亦燒仙草等品牌。四喜發(fā)現(xiàn):每一個偉大品牌都起于微末,持續(xù)改善,終成于天下.
聯(lián)系我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