托縣茴香的基本介紹
托縣茴香顆粒均勻、質(zhì)地飽滿、色澤黃綠、芳香濃郁。
茴香苗可以食用,用它包大包子再加以豬肉,做出來的包子,可以滿足包子的種類,而且吃起來另有風味。
小茴香嫩葉清洗干凈后切細加入鹽和味精、香油等拌食,味道清香;茴香果實多作為香料,加入魚、肉、醬中可以去腥味,增加香味,促進食欲。
小茴香還可用于藥膳,茴香炒腰花可以補腎止痛,茴香燉牛肉可溫肝暖胃,行氣止血,茴香粥可以散寒止痛。
多年生草本,作一、二年生栽培。全株具特殊香辛味,表面有白粉。葉羽狀分裂,裂片線形。夏季開黃色花,復傘形花序。果橢圓形,黃綠色。性喜溫暖,適于砂壤土生長;忌在粘土及過濕之地栽種。春秋均可播種或春季分株繁殖。原產(chǎn)地中海地區(qū),我國各地普遍栽培,適應性較強。
我國北方主要春秋兩季栽培。(露地栽培)春播:3月下~4月上旬,5月中、下旬收獲。秋播:7~8月份,九月份收獲。果實為雙懸果,呈圓柱形,有的稍彎曲,兩端略尖,長4~8mm,直徑1.5~2.5mm。表面黃綠或淡黃色,頂端殘留有黃棕色突起的柱基,基部有時有細小的果梗。果梗呈長橢圓形,面有縱棱5條,接合面平坦而較寬。橫切面略呈5邊形,背面的4邊約等長。有特異茴香氣,味微甜、辛。
營養(yǎng)價值
開胃進食,理氣散寒,有助陽道。主治:中焦有寒,食欲減退,惡心嘔吐,腹部冷痛;疝氣疼痛,睪丸腫痛;脾胃氣滯,脘腹脹滿作痛。
《本草匯言》記載“茴香為溫中快氣之藥”;《唐本草》中也有記載“茴香善主一切渚氣,為溫中散寒、立行渚氣之要品”。古朝鮮許浚編纂的《東醫(yī)寶鑒》記載,炒茴香和何、人參、干地黃、麥門冬、天門冬、茯苓等七位藥組成“七仙丹”,用于治療須發(fā)早白等癥狀,有滋陰養(yǎng)腎、益氣健脾之功效。
茴香含有豐富的維生素B1、B2、C、PP、胡蘿卜素以及纖維素等豐富的營養(yǎng)成分,使得其具有特殊的香味,可以刺激腸胃的神經(jīng)血管,具有健胃理氣的功效,所以它是搭配肉食和油脂的絕佳菜肴。
產(chǎn)品特點
草本,高0.4-2米。莖直立,光滑,灰綠色或蒼白色,多分枝。較下部的莖生葉柄長5-15厘米,中部或上部的葉柄部分或全部成鞘狀,葉鞘邊緣膜質(zhì);葉片輪廓為闊三角形,長4-30厘米,寬5-40厘米,4-5回羽狀全裂,末回裂片線形,長1-6厘米,寬約1毫米。
復傘形花序頂生與側生,花序梗長2-25厘米;傘輻6-29,不等長,長1.5-10厘米;小傘形花序有花14-39;花柄纖細,不等長;無萼齒;花瓣45,花黃色,倒卵形或近倒卵圓形,長約1毫米,上部先端有內(nèi)折的小舌片,中脈1條;雄蕊5枚,長于花瓣;花藥卵圓形,淡黃色;花柱2個,基圓錐形,花柱極短,向外叉開或者貼伏在花柱基上;子房下位上位花,2室。
由于多食茴香會有損視力的副作用產(chǎn)生,不宜短期大量使用,每天應以10克為上限。而性燥熱,較適合虛寒體質(zhì)食之,每次食用的量也不宜過多。
品嘗吃法
1.小茴香丸:小茴香16克,胡椒10克。研末,酒糊為丸,每次服3~6克,溫酒送下。源于《三因方》。本方散寒理氣、止痛作用較強。用于疝氣,小腹冷痛、脹滿。
2.小茴枳殼散:小茴香30克,枳殼15克。微炒研末,每次服6克,溫開水送下。源于《袖珍方》。小茴香配伍理氣行滯的枳殼,共奏理氣止痛之效。用于肝胃氣滯,脘腹脅下脹痛。
3.茴香粉:原料:小茴香10~15克。制法及用法:用小茴香少焦,研粉,用開水分3次沖服;或取等量小茴香、橘核、山楂分別炒后研粉,然后混勻,每日早晚用黃酒送服6克。
功效:治婦女月經(jīng)疼痛,在月經(jīng)前3天煎服小茴香15克,連服3日。也可治疝氣腹痛。
聲明:本站品牌策劃與包裝設計作品部分為原創(chuàng)內(nèi)容,本文托縣茴香關鍵詞為“托縣茴香包裝設計,”頁面信息僅供參考和借鑒,如有侵權、錯誤信息或任何問題,請及時聯(lián)系我們,我們將立即刪除或更正。
幫助企業(yè)找到亮點,打磨亮點,包裝亮點,讓產(chǎn)品更容易銷售。已經(jīng)服務:金鶴大米,老街口瓜子,摩爾農(nóng)莊核桃奶,御石榴果汁飲品,黃天鵝可生食雞蛋,陜果妙地鮮高品質(zhì)蘋果,野森林大地陽光黑木耳,大師小點蛋撻,光明,今麥郎,書亦燒仙草等品牌。四喜發(fā)現(xiàn):每一個偉大品牌都起于微末,持續(xù)改善,終成于天下.
聯(lián)系我們